楼市调整仍在持续探底之中。
2024 年 9 月 14 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1 - 8 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,房地产投资、销售以及融资等各项指标依旧处于下滑态势,楼市的供求两端仍然深陷深度调整阶段。
在投资方面,1 - 8 月期间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 69284 亿元,同比下降幅度达到 10.2%。这一指标已经连续 4 个月出现两位数的跌幅,投资方面依旧呈现疲态。不过,值得庆幸的是,该指标的降幅并没有进一步扩大,而是与 1 - 7 月的降幅保持持平。
房地产投资的下滑与多个关键指标存在关联。首先是新开工面积、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这三大投资指标。从当月增速来看,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的降幅有所收窄,而竣工面积的降幅却在扩大。
1 - 8 月,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 12%,降幅较之前收窄了 0.1 个百分点;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 22.5%,其降幅连续 6 个月呈收窄趋势,此次收窄幅度为 0.7 个百分点;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 23.6%,降幅相比之前扩大了 1.8 个百分点。造成竣工面积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商在近几年拿地数量减少,从而致使竣工数据相应地减少。
其次是拿地数据。据相关机构统计,1 - 8 月,百强房企累计拿地货值为 1.21 万亿元,同比下降 40%;累计拿地金额为 5533 亿元,同比下降 42%。其中,8 月份单月的拿地货值和金额均处于全年的最低水平。
一些优质房企在投资拿地方面也趋于保守。像过去一年拿地较多的华润置地、保利发展、中海地产、招商蛇口等央企国企,在今年前 8 个月的拿地投资金额同比跌幅均超过了 50%。
房企更为担忧的是去库存问题。1 - 8 月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8%,不过该降幅比 1 - 7 月收窄了 0.6 个百分点;住宅销售面积的降幅更为明显,达到 20.4%。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减少 23.6%,降幅收窄 0.7 个百分点,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降幅为 25%。
从 8 月单月数据来看,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6453 万平方米,相较于 7 月增长了 3.5%;商品房销售额为 6393 亿元,比 7 月增长 3.2%。
但这是开发商采用 “以价换量” 策略的结果。8 月,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 0.7%,跌幅较 7 月扩大了 0.1 个百分点。“以价换量” 显然并非楼市触底的特征,更像是在下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。从这些数据综合判断,楼市距离触底还有一定的距离。
当日,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总经济师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指出,从公布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来看,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,部分指标的降幅呈现出边际收窄的情况。从这些变化能够看出,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之中。
房企的资金来源有一定程度的改善。1 - 8 月,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 20.2%,降幅相较于 1 - 7 月收窄了 1.1 个百分点,并且该降幅已经连续 5 个月收窄。这背后的原因是,各地基于保交房任务以及 “白名单” 制度的安排,对房地产项目融资给予了大力的支持。
然而,不能就此认定房企的资金压力得到了减轻。
一方面,由于销售下滑,房企回笼资金的压力依然巨大。1 - 8 月,在房企到位资金来源中,定金及预收款为 21078 亿元,同比下降 30.2%;个人按揭贷款为 9920 亿元,同比下降 35.8%。这两个指标的下滑幅度依旧较大。
另一方面,虽然房企公司债发行规模有所上升,但整体融资规模仍然处于收缩状态。据机构监测,8 月,65 家典型房企公司债发行金额为 111 亿元,环比增加 50%,同比增加 22.7%。但这 65 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 389.5 亿元,环比减少 29.2%,同比减少 38%。并且融资产品均为境内融资,8 月没有房企进行境外融资。
而且,由于大部分民营房企已经出现公开债务违约,甚至二次违约的情况,在公开市场上能够顺利融资的房企仍然以央企国企为主。以刚刚过去的 8 月为例,发债总量排名前 5 的房企分别是招商蛇口、厦门国贸、华发股份、保利发展、金融街。
当日,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 8 月的经济数据,多个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,这表明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、市场信心偏弱等压力。其中,8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.5%,已经降至年内最低水平;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 2.1%,环比下降 0.01%,消费能力和消费者信心亟待提升。
1 - 8 月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.4%,较 1 - 7 月放缓了 0.2 个百分点,刷新了年内最低水平,房地产仍然是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因素。
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,决策层近期表态要 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”,这意味着政策将会持续加大力度,以尽可能达成全年 5% 左右的增长目标。房地产市场很难脱离经济运行率先实现企稳。如果缺乏政策支持,市场出清的时间将会被被动拉长。
温彬预计,财政政策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力空间,货币政策的外部制约因素减弱,降准降息或者调降存量贷款利率有望得以实施,并且辅以存款利率的调降来稳定银行净息差。
刘爱华表示,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,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持续推进,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也在加速构建,房地产市场仍然拥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。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,加快各项政策的落实,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,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。